“小马拉大车”是什么?
一、小马拉大车的内涵
“小马拉大车”是一个比喻性的表达,原指一匹小马拉着一辆大车,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力量微小,却承担了超出自身能力的任务或责任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概念常被用来形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资源、能力与任务不匹配的现象,具体表现为任务超载、责任超载和压力超载。
二、基层工作中存在的“小马拉大车”问题
- 任务超载:治理重心下移,大量任务向基层转移,但相应的资源并未同步下移。基层干部面临政治任务、行政业务和临时性任务的多重压力,人手紧缺成为常态。
- 责任超载:属地管理原则被滥用,上级部门通过签订责任状、任务书等方式将责任层层转嫁至基层,但权力和资源并未同步下放,导致基层陷入“责任属地,权力不属地”的困境。
- 压力超载:基层干部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,“5+2”“白加黑”“连轴转”成为常态,同时面临考核、监督和问责的压力,导致身心俱疲。
三、解决“小马拉大车”问题的对策
- 权责清晰化,实现权责对等。明确基层的职责边界,防止职责任务随意下沉。推动管理权限和资源下放,确保基层“接得住、办得好”。
- 事务精简化,推进基层减负。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指标和工作事项,避免重复考核和“痕迹主义”,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。
- 治理数字化,强化智慧赋能。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工作流程,减少基层干部的事务性工作负担,提高工作效率。
能力专业化,加强人才培育。针对基层干部的本领恐慌问题,开展针对性培训,提升其适应新时代的创新能力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的困境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,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。
评论